32. 三人同居
“你要跟他一起住?就两个人?” 东方彧的不悦显而易见,伊馨不知该怎么解释。 “我本来就想最后一个学期去外公那里住,因为我没什么课了,不需要留在学校。外公家也很近,如果有什么事情来回很方便。师兄他只是暂时住一些日子,他也要工作的,之后会离开。” “那为什么你不等他走了再搬去?你不觉得和一个男人同一屋檐下很不妥当吗?” “我从小就认识他了,他就像我哥哥一样。他也没回国住过多少次,对这里很多事情都不熟悉,我只是觉得我应该关照一下。况且外公的房子很大,我不觉得有什么不方便。” 东方彧别过头看着前方,口气有些冷:“我不同意。” “那要不然——”伊馨拉长了音调,等东方彧回头看她后,才继续说,“他在那里的那几天,你也一起住吧?” 东方彧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饶有兴味挑眉看她。她不是开玩笑的吧?但伊馨表情认真,两眼直直看着他。 “你这是在邀请我和你同居吗?” 伊馨一听脸一红,总觉得他话里有些暧昧。 “你想什么啊,外公家空房间多得是。既然你那么不放心,招待你几天也没关系。” 东方彧再度别过头,扬起嘴角,没有回答,踩了油门,车子便飞驰上路。 嗯,这个提议真不错,他接受了! 离校庆只有一个星期,林艾芸他们都还没回学校。 伊馨参加表演之前就已经练习了很久,所以只要求最后一天去正式彩排一次。在那之前,她办妥了手续,让东方彧帮忙把行李搬去外公家,而东方彧只带了些换洗衣物。于是,愉快的三人同居生活正式开始。 这些日子,只要伊馨不用去学校,东方彧就跟着一起请假。伊馨因为时差关系,总要睡到中午才能起来。至于穆遐迩就更别提了,完完全全是白天睡觉晚上夜猫,似乎也没倒时差的意思。 今天比较特别,伊馨起了个大早。刚开房门就闻到食物的香味,循着走到厨房,就见东方彧正端了刚做好的早餐准备去客厅。 “早。”伊馨先打招呼。 “今天怎么那么早起来?我还以为你又要睡到中午。” 东方彧把早餐放在桌上,拉伊馨到身边喂了她一口炒鸡蛋。 “好香,没用黄油,放牛奶了吧?” “嘴巴很叼啊。喜欢吃就多吃点,我去给你热杯牛奶。” 伊馨又咬了口土司,转身对厨房里的东方彧说:“看不出来,一个大少爷还会做吃的。” “那可不。”端着热好的牛奶放在她面前,而东方彧自己则喝咖啡,“我都一个人生活很多年了,特别是留学的时候,总要学着做点吧。” 看着伊馨吃得津津有味,他只拿起片土司。伊馨忽然瞄到桌旁放了一叠文件,才明白他其实很忙的。东方彧这几天每天早上和晚上都会去一次公司拿需要处理的文件,每天白天他们睡懒觉的时候,他就专心工作。 “你这样请假没关系吗?” “之前年假我几乎没休,现在就当是补休了。” “那——”伊馨放下餐具,一脸期待地看着他说,“等下午师兄起来了,我们带他出去转转吧?” 还不等东方彧有反应,走廊处就传来了穆遐迩爽朗的声音。 “好啊,每天这样睡我都有腰酸背疼的感觉了。” 一听他的声音,东方彧心中一阵低咒。难得伊馨早起,还想渡过点二人时光呢。 “师兄今天那么早啊。有没有想过要去哪儿走走?” 穆遐迩自顾自吃起桌上的早餐,完全不理会东方彧投来的警告眼神。 “我啊,想看看这城市发展得如何。怎么说我都好几年没回来了。想去吃小吃,还想去看看这里的音像店,买点国外买不到的CD。”他若无其事地说了一大堆,东方彧脸上越来越黑。好小子!要求够多够麻烦的。 “不过在那之前——”穆遐迩转头微笑着看向他们两个,语气有些复杂,“我想去看看神父。” 伊馨怔了一下,随后温柔地点头。两人之间无言的眼神交流让在一旁的东方彧很不是滋味,但他知道,有些时候是不可以乱发脾气的。冷着一张脸,带上准备妥当的两人出门了。 穆遐迩住过的孤儿院在市郊一个很偏僻的小镇上,镇上的人多以种花为生。还行驶在国道上,就已经能看到大片花田。露天的是一些四季常开的花种,而一个紧接一个的暖棚里,想必是更为珍贵的植物吧。伊馨小的时候跟外公来过一次,就是那次,第一次见到了正在弹钢琴的穆遐迩。当时他坐在唱诗班练习教室的钢琴前,弹着一首好听的外国童谣。伊馨印象很深刻,因为平时安静少话的自己,竟然跟着那音乐一起唱了起来。外公是去镇上找朋友的,却意外收了个学生。不久之后外公为他办了手续,成了他的监护人,一起带出了国。 车子在一个出口拐了出去,穿过桥洞驶在了花田中间的小路上。 “这里变化好大啊,我记得我上次来的时候这条还只是泥石路,现在都已经是这么平淡的水泥公路了。” 坐在前面的两个人都能听出穆遐迩语中的情感。虽然东方彧不了解这个男人,但能猜到,这里应该是他充满童年回忆的地方吧。 穿过花田,零零散散开始出现一些独栋住宅。现在城市规划发展得这么快,这里却能保持如此清雅舒适的生活环境,实在是不容易。 “快到了,前面左转就是。” 转上一条小路,不一会儿就看到一座规模很小的老式教堂。灰色的石柱,还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浮雕,都让这座小小的教堂充满了神秘的颜色。据说在战乱时期曾经有个国外的传教士来到这个镇上,建了这个小教堂,也正是那位传教士教会了这里的村民种花的技术。当时这里太小太偏僻,民风也淳朴,所以这个教堂得以在中国浩瀚动荡的历史变迁中被遗留下来。